在线客服

论文查重的第二次修改我们该怎么去切入呢?

发布时间:2025-10-01 14:12:19

论文查重后第二次修改,关键在于把重复的内容真正变成自己的话,同时保证意思不变。这次修改不能只盯着查重报告里的红色部分看,要站得更高一点。

拿到第一次修改后的查重报告,先别急着动手改。把标红的部分仔细读几遍,弄清楚为什么这里会被判定重复。是因为直接复制了原文没改,还是因为常用的专业表述没法避开?搞清楚原因,修改才有方向。

如果是大段内容标红,说明问题比较严重。这时最好的办法是,把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核心观点用笔写在草稿纸上。然后,把原文彻底放到一边,只看自己写的这个核心观点,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语言,把它写出来。这个过程就像把别人的东西消化了,再用自己的方式讲出来,重复率自然就降下去了。

对于一些专业术语或固定说法,实在没法换词,可以试试调整句子结构。比如,把主动句改成被动句,把长句拆成几个短句,或者把短句合并成长句。换一种句式,表达的意思一样,但查重系统就不容易判定为重复。

有时候,重复是因为论述不够深入,只停留在表面描述。第二次修改时,可以在原来简单的描述后面,加入一点自己的分析或解释。比如,在陈述一个现象后,补充一句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,或者它带来的具体影响。增加这些原创的分析内容,既能有效降低重复率,也能让论文显得更有深度。

检查一下论文里引用的部分。如果大段引用,即使标注了出处,也可能被算作重复。对于不重要的引用,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原文意思,这就是“转述”。对于必须直接引用的关键句子,要确保引用格式完全正确,并且引用部分不宜过多。

改的时候,心里要想着“交流”而不是“转述”。假设你正在向一位同学解释这个知识点,你会怎么说话?就用那种自然、口语化的语气去写,这样写出来的文字通常独特性比较高。

改完一部分后,自己出声读一遍。如果读起来顺畅,没有磕磕绊绊的感觉,说明语言比较自然。如果读着别扭,或者感觉像在念别人的文章,那这个地方很可能还需要再调整。

第二次修改是提质的过程。目的不仅仅是让查重率达标,更是为了让论文的表达更贴近你自己的思考和语言习惯,让文章真正“像”你写的。耐心一点,把重点放在理解后的重新表达上,效果会好很多。


在线客服